濕地悠遊之旅
文/劉俊輝
圖/本刊編輯部
濕地是水陸交接之處,與海洋、森林被稱為全球三大生態系統。根據國際拉姆薩濕地公約對濕地的定義:「無論是天然或是人為,永久或是暫時,靜止或是流動,淡水、鹹水或是兩者混合,水深在低潮位時不超過六公尺者就是濕地。」四面環海的臺灣,加上水文發達,其實在日常周遭常能碰到濕地,舉凡淡水的紅樹林、七股的潟湖,甚至住家水溝、農家水田等都算是濕地。
不過早年臺灣重視經濟發展,經常與海爭地,不少重要濕地受到破壞。近年來國人觀念改變,重視生態和自然的發展。被稱為「地球之腎」的濕地,也有淨化水質、生態防護、防洪,甚至碳匯等重要功能,雖然看似不起眼的環境,卻蘊含豐富的自然生態景觀,金秋時節,不妨選個周末假日來趟濕地之旅,親自體會它的美好。
淡水河 生態豐富景致佳
若是說到北臺灣的重要濕地,很多人都會想到紅樹林或關渡平原一帶。根據內政部營建署的資料,目前全國共有四十處國家級濕地,淡水河流經的重要濕地範圍,就包含十一處子濕地,由三大支流大漢溪、基隆河和新店溪共同組合的淡水河流域,人口茂密,工商業發達,也是臺灣政治、經濟及文化中心。
例如大漢溪畔的江子翠景觀河濱公園占地約七十公頃,位於新店溪與大漢溪交會之處,範圍從華江橋至板橋鐵路橋之間,沿岸園區內設有籃球場、排球場、足球場、棒球場、賞鳥區等設施,完善的自行車道適合追風悠遊,早已是雙北市民假日悠閒度過時光的好去處。
附近的新海人工重要濕地,是處理排水渠道污水的自然生態淨水示範場域,其中的著名景點新月橋,連同牽引道全長約一千一百公尺,連結了板橋與新莊老街,也是目前全臺雙跨距聞名的鋼拱橋,白天時可走在長達六十公尺的透明天空步道上,俯瞰腳下大漢溪景致;夜晚絢爛的光影變化早已聞名全臺,點點霓虹照亮拱橋優美的雙重弧形,加上倒映水面的景致,成為許多人拍照的熱門景點。
關渡濕地位於淡水河和基隆河的交會處,距離淡水河出海口約十公里。關渡自然公園也是臺北市知名的濕地淨土,總共有兩百種以上的植物及八百種以上動物在這裡活動,成為適合水鳥棲息的林澤環境,這塊臺北近郊著名的水鳥觀賞地區,能同時體驗自然生態及歷史人文交融美景。
沿著自行車道往淡水出海口方向騎去,一旁有著臺北市少見的田園風光,沿著步道還可深入紅樹林區域,親近螃蟹、彈塗魚等豐富濕地生態。越過淡水河到對岸八里,便能享受接近大海碼頭的旖旎風光。經淡水河沖積,日復一日漲退潮作用下,帶來豐富的有機質,營造出特殊生態環境,成為極佳的天然地理教室,亦即廣達三十公頃的挖子尾自然生態保護區,因為靠近入海口的地形彎曲,而稱為「挖子」。
地質學者林朝棨在民國四十六年於八里發現史前煉鐵遺跡後,將它定名為十三行遺址,之後陸續出土陶器、鐵器、墓葬等各類豐富的遺物,得以確認屬於臺灣史前鐵器時代的「十三行人」,是擁有煉鐵技術的史前居民,為了保存這些豐富的文化遺產,構成八里另一處景點「十三行博物館」的起源。
高美濕地 騎車賞鳥看夕陽
高美濕地處於臺中清水區的最西北區域,緊鄰大甲溪與臺灣海峽,舊名「高密」。據清道光十二年《彰化縣志》記載,高美原稱篙密,因這一地區的海灘深度能將撐船竹竿整支吞沒下去,而在閩南語發音上,篙與竹竿的竿發音相同,密則有淹沒的意思,直到日據時代才改稱「高美」。
廣達一千五百公頃的高美濕地,擁有豐富天然資源,是臺灣少數幾處雁鴨集體繁殖的區域,由於地質兼具泥質及沙質,加上與河口沼澤地帶鑲嵌一起,孕育了豐富又複雜的濕地生態,也是目前所知全臺最大的雲林莞草區。高美自行車道沿著清水大排、海堤至高美溼地,規劃為河濱生態解說園、燈塔博物館及濱海生態學習園區等設施,除了能鳥瞰整片高美溼地,也是賞鳥、看夕陽的好去處,每當假日,自然吸引許多遊客前往遊憩。
臺江國家公園 國際級濕地
民國九十八年成立的臺江國家公園,是臺灣第八座,也是唯一的都市型國家公園,主要範圍縱貫臺南市沿海,跨越七股溪、曾文溪、鹿耳門溪、鹽水溪等四條溪流出海口,以多變的海岸沖積地形和古航道為主要特色,兼具自然及人文歷史遺跡等重要價值,從線上地圖綜觀,更可看出阡陌縱橫的水域範圍。尤其古臺江內海是臺灣西南部沙洲與本島之間圍成的潟湖,十七世紀以來,漢人移民逐漸以臺江稱呼這可以停泊千艘海船的海灣。臺江作為內海與外洋人群互動的區域,數百年來歷經不同政權統治,也是唐山過臺灣的歷史紀念地。
隨著海埔新生地形成,如今的臺江地區發展更加蓬勃,近年來在政府與保育人士的努力下,規劃了野生動物保護區,尤其是遠道而來的嬌客「黑面琵鷺」,每年一月至三月度冬時選擇此地為棲息地;臺江國家公園的曾文溪口濕地及四草濕地,更是唯二被遴選為臺灣國際級濕地的重要保育地。
來到臺江,一定得來趟「四草綠色隧道」之旅,搭著小船,穿梭在紅樹林水路形成的河道之上,使得這裡還有「臺版亞馬遜河」的美稱。也因這一帶有著豐富的歷史人文,不妨順道遊覽和國姓爺鄭成功相關的史蹟,例如國家公園境內的四草大眾廟、鹿耳門天后宮、府城天險等。或是往南到安平古堡、赤崁樓等國家古蹟,都是能融合親近自然又遙想當年的愜意之旅。
(點閱次數:2174)